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月9日,记者在西宁市城中区夏都家园南区采访时,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居民楼下,多了一处可以智能处理厨余垃圾的地方。厨余垃圾不仅实现了减量,还可以转换成有机肥料供居民使用。一袋袋厨余垃圾从投放、收集、运输到处理的分类之旅,就可以在本小区完成,实现全闭环管理。
(资料图)
垃圾分类从家里、餐桌开始
当日9时许,家住夏都家园南区的高兰在厨房里择菜,她将不要的菜叶顺手扔进厨房角落的一个小垃圾桶内,这是她家专用的厨余垃圾桶。
“剩饭剩菜属于厨余垃圾,我专门扔进这个桶里,用过的餐巾纸属于其他垃圾,就扔进旁边这个袋子里。”高兰对记者说,她家的垃圾分类从餐桌开始,每次吃完饭都把垃圾分开扔,家人已经养成了习惯。
装菜叶的垃圾桶满了,高兰系紧垃圾袋,下楼走几步就到小区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点扔垃圾。小区内设置了数个垃圾集中投放点,每一个站点放置着不同颜色的4个垃圾桶,按颜色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桶背后有标志牌标明垃圾的具体分类等。高兰熟练地把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刚开始扔垃圾的时候,还需要督导员指导,或是听智能语音提醒和分类投放宣传公示图。现在不需要指导,我已经能正确地分类了,一会儿我还打算去领一袋肥料呢。”高兰笑着对记者说。
将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
在夏都家园南区的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转化基地内,一台大型设备运转着,几乎听不到噪声。清运人员打开高兰刚才投放垃圾的智能垃圾桶,拖出已装满的绿色厨余垃圾桶,倒进设备里,按下启动按钮。“这台机器能将小区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料和基础油。”青海宽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卫宁说,经过发酵反应和转化,300公斤厨余垃圾可以生产出100公斤有机肥。这台设备每次能“吃掉”500公斤到700公斤厨余垃圾。这座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房是西宁市首个设置在居民小区里的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转化基地。
随后,高兰通过积分兑换到了一袋有机肥。她笑着说:“不出小区,垃圾就可以变废为宝,很时尚!”
“既能‘吃掉’厨余垃圾,还能源源不断转化产出有机肥,这个智慧生活垃圾分类生态转化基地的打造,离不开小区生活垃圾‘强制干湿分离’的努力尝试。”城中区仓门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贾树军说。
为了引导小区住户正确投放垃圾,管理部门除了在投放点安装分类投放宣传公示图,还在每处投放点安装了智能语音监控提示设备,利用智能摄像头感应人流,播报垃圾分类语音提醒。同时,每个投放点还有志愿者定点督导,对投放不准确的重新分拣投放。在夏都家园小区的东区和北区还设立了太阳能无接触感应垃圾处理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投放垃圾。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新风尚
为了加快垃圾分类进程,城中区开展了很多创新和尝试,在格兰小镇、百韵华居东院、农牧厅家属院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小区,共投放了31座采用密闭式、智能化及人性化设计的智能垃圾分类亭,为居民提供了整洁、规范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环境。
城中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宣传方式,在解放路社区43个楼院安装了57个智能语音提示器,让居民知分类、分得好。当居民进入3米感应范围时,智能语音提示器会自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语,并能语音识别400多种物品名称,涵盖了日常生活接触到的绝大部分垃圾类型。
在引进智能分类设备的基础上,为调动居民精准分类的积极性,城中区城管局还联合礼让街街道办事处打造了1间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室,通过积分兑换,让居民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充分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这一系列举措,深受居民欢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