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正文

中国移动“硬核科技”助力黑龙江抗洪抢险

无人机“空中基站”、卫星背包基站、应急通信车……近日,在黑龙江省多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中国移动的这些硬核“神器”随处可见,为开展救援争得了先机。


(资料图片)

在持续强降雨天气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大量基站停电、退服,部分村屯通信中断,恢复通讯迫在眉睫。黑龙江移动抗洪抢险人员将“硬核”技术与设备应用于抗洪抢险,全力以赴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各项工作。

卫星背包基站 会“行走”的通信塔

受汛情影响,黑龙江省多地道路受阻,面对洪水导致的电力及光缆受损,为了第一时间恢复通信,黑龙江移动紧急调用了卫星背包基站。在抗洪抢险中,抢险人员背负该设备,化身“蜘蛛侠”,徒步穿行没过大腿的湍急水流和跋涉车辆无法前行的泥泞山路,利用该设备迅速开展通信抢通工作,打通了灾区通信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卫星背包基站能够满足128人同时通话,为此次黑龙江省抗洪抢险指挥提供了方便、快速的应急通信服务,有效保障了特殊场景和突发情况下与外界的互联互通。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无人机应急通信高空基站

无人机“空中基站” 蓝天下的信号守望者

在通信基础设施受到破坏、通信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无人机“空中基站”为灾区及时提供了应急通信服务。“之前经常能在地面上见到铁塔基站,会飞的基站我头回见。”8月6日19时,一架搭载中国移动应急通信系统的DG-M20无人机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受灾严重的朗家村腾空而起。

见到基站升空,成为了郎家村村民津津乐道的“新鲜事”。当信号接通的那一刻,郎家村村民兴奋地说“终于可以给亲人报平安了”。

无人机应急通信高空基站升空

移动工作人员介绍,DG-M20无人机应急通信高空基站是中国移动一种全新的应急通信方式,用于快速恢复灾后通信、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引发大面积通信中断时,使用无人机将基站设备部署在200米空中,可保证半径最大为3公里范围内的通信信号覆盖,能不间断悬停并滞空工作12小时以上,支持350个用户同时接入。

在本次抢险行动中,黑龙江移动已经先后在哈尔滨、牡丹江两个灾情严重的地市部署无人机“空中基站”各1台,截至11日8时,累计起飞7架次,助力抢险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应急通信车 快速恢复通信的“移动卫士”

此次汛情,牡丹江大海林林业局前进林场是海林区域环形路线抢修方案的汇合点,也是牡丹江移动此次抢修最后的“硬骨头”。前往林场的道路被洪水冲毁严重,多为临时搭建救援的土路,路面崎岖不平。8日14时,黑龙江移动2名维护人员直接将应急通信车开到了牡丹江市大海林林业局前进林场抗洪抢险最前线,仅用20分钟迅速开启卫星链路,实现传输功能,解决了半径1000米范围内通信信号问题,为指挥抢修和抢险调度提供了及时稳定的通信保障。

应急通信车

截至11日8时,黑龙江移动已紧急向各地市派出应急通信车8台,由专人专职24小时驻站驻守,连续支撑超过200小时。同时黑龙江移动还投入海事卫星电话48部,用于全省各地市的抗洪抢险救灾。

远程对讲机 通信受阻下的临时“电话”

8月2日,牡丹江海林市突发强降雨,黑龙江移动抢修人员赶赴抢修现场时,发现新安镇山嘴子大桥已断,仅剩两侧各5米的残梁,桥下是湍急的河水。在通信受阻的情况下,黑龙江移动抢修人员利用移动远程对讲机进行指挥和沟通,确保了抢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次远程对讲机的使用不仅局限于山嘴子断桥现场,还在柳河林场等10处抢修现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抢修人员通过将10台远程对讲机调至同一频率,接收到了指挥员的抢修指令,并在需要时随时反馈抢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这个远程对讲机,在通信受阻的情况下,我们能实时了解现场抢修进度。”牡丹江移动网络部副经理苏林介绍,这种技术手段的运用有效地提升了海林区域的通信抢修效率,保障了通信抢修工作的快速有序进行。

截至11日8时,黑龙江移动累计出动抢修人员3937人次、抢险车辆1810辆次,发电油机1790台次、 无人机“空中基站”7架次、卫星背包基站2套、海事卫星电话48部、沙袋3430个、排水泵40个、应急通信车8台、远程对讲机42台,为及时打通抢险救援通信“生命线”送上“神”助攻,全力开展受灾区域通信网络抢修工作。

关键词: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音箱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